他15岁当电工,35岁救活了腾讯和百度,还投出了100位亿万富翁
文章来源:澳门威斯尼人网站----发布日期:2018-06-29
作者:
点击:
原标题:他15岁当电工,35岁救活了腾讯和百度,还投出了100位亿万富翁
之前,马化腾以362亿美元的身价,短暂的坐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,刷爆了朋友圈。
腾讯的业绩霸气无比,股价天天攀升,不得不说马化腾的团队实力强大,但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更牛逼,如果没有他,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腾讯!
2000年,QQ用户量暴增,马化腾也遇到了金融危机,在跑了多家银行未果的情况下,马化腾决定以几十万的价格卖掉QQ,关键时刻,熊晓鸽出现了,找人合资共投了220万美元,才让腾讯度过了危机,所以说腾讯的成功离不开熊晓鸽的江湖救急!
(熊晓鸽)
熊晓鸽的江湖救急,除了腾讯外,还有搜狐和百度等,张朝阳在被所有投资人拒绝的情况下,熊晓鸽给了他220万美元。百度在烧完所有资金后,熊晓鸽给他送去了150万美元。
熊晓鸽被称为“中国VC第一人”,手里的IDG至今投了500多家公司,其中30多家公司上市,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可以说,有着他的巨大功劳!
梦想从电工变成战地记者
1956年,熊晓鸽出生在湖南湘潭市,15岁的时候,就顶替父亲成为钢铁厂的工人。
当时正是文革时期,上大学是没什么希望,所以熊晓鸽也没什么大的抱负,他当时就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工,在厂里干的不亦乐乎。
没想到到了1977年,中断了10年的高考突然恢复,当时实行的模式是:“群众推荐、领导批准、学校复审”,这对于人缘特好的熊晓鸽来说,简直就是一个惊喜,厂里唯一的一个名额名正言顺的给了他。
熊晓鸽高高兴兴的报了物理专业,他也不负众望,顺利的考上了大学,不过是湖南大学英语系。
自从进了英语系后,熊晓鸽就没机会进行电子研究了,看了女记者法拉奇的故事和战地报道后,他的理想又转变成做一个战地记者,为了能当一名优秀的记者,1984年,他又考上了社科院新闻专业的研究生。
在新华社实习的时候,他的新闻报道作品发表到了《中国日报》上,他拿给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看,教授说了一句话“你写的太好了”。这个“太好”既是夸奖,也是批评,因为熊晓鸽的报道写的太完美了,思维局限,眼界太窄。
教授的这句话对熊晓鸽的打击很大,他决定去外国留学,看看人家是怎么做新闻的。熊晓鸽选择了波士顿大学,并且拿到了第一年的全额奖学金。
误打误撞进入风投行业,还当上了国际巨头的掌门人
1986年,兜里揣着38美元的熊晓鸽,一个人前往美国求学。
在波士顿大学,为了能赚钱养活自己,熊晓鸽白天当助教,晚上组装自行车,而且为了能剩下第二年1.2万美元的学费,他只用了8个月时间,就修完了4个学期的课程,拿到了学位证。
后来,熊晓鸽在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,进入到全球最大的出版机构卡纳斯公司工作。
在做杂志的时候,熊晓鸽创办了《亚太商业》栏目,报道了一批在硅谷创业的华人,不仅成为一名名动美国华人圈的记者,还第一次接触到了风险投资。
1991年,熊晓鸽想办法跟IDG董事长麦戈文搭上线,见面的时候,麦戈文问熊晓鸽,你想做什么?
“我有两个梦想,一个是把美国的电子信息杂志拿到中国出版;另一个是在中国做风险投资,我现在的老板不支持我,我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。”
麦戈文又问,那你想要多少工资?
“我去年挣4万2,您付我4万2就行。干半年以后咱们再说,怎么样?”
本来约定1个小时的谈话时间,最后延长到3个小时,麦戈文给了熊晓鸽5万美元的工资,熊晓鸽以“亚洲业务开发助理”的身份加入IDG,这一年是1991年,熊晓鸽35岁。
熊晓鸽用了一年时间,就将亏损七八年的《计算机世界》报转为盈利,还远远超过了麦戈文的期望值,麦戈文主动提出给熊晓鸽涨了2倍工资。
当时亚太地区还有两位高管,1992年的时候,IDG总部希望整合亚洲资源,由一个人来领导,让他们三个人各拿出一份方案来。
当时正是圣诞节,其他两位高管还在度假的时候,熊晓鸽看了眼张灯结彩的街道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熬夜写出了自己的计划,交给了麦戈文。
新年上班的第一天,董事会就通过了熊晓鸽的计划,任命他为亚太地区负责人。于是,1993年,熊晓鸽带着1000万美元回国,和上海科委合资创办了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,也就是后来的IDG资本。
刚开始的投资一塌糊涂,投一个亏一个,熊晓鸽都不知道该怎么跟麦戈文汇报,麦戈文不仅没有批评他,还一直鼓励他,麦戈文说:“因为我看出你这家伙敢拿自己的青春来赌中国的未来。”
熊晓鸽最终没让麦戈文失望,投资了500多个公司,其中有30多家公司上市,更是出现了腾讯、百度这样的现象级公司。
熊晓鸽的成功,可以总结成八个字:
脚踏实地,认真做人!
本文来自青年创业网,创业家系授权发布,略经编辑修改,版权归作者所有,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。[ 下载创业家APP,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]
责任编辑:
投诉